多元宇宙科

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公家機關上班。這讓我想起,過去想要成為醫學生的同學,準備面試一定會讀過賴其萬教授的文章。

文章說「羅慧夫醫師講過一句話,『我們這個職業能夠把希望與愛帶給病人,這是一種 challenge,但同時也只有醫者才能夠享有的privilege。』他台語說得不錯,把 privilege 翻成台語的『福氣』,更是神來之筆」。

不管這個 cliché 是不是成為各位面試時琅琅上口的名詞,當時的我覺得帥斃了,接受挑戰本身成為一種獨一無二的福氣。也確實臨床上真的有許多挑戰,跟我同期的同學們現在已經百煉成鋼,速度快的甚至快要成為主治醫師。

後來我無福消受,沒有接受福氣,待了一年跑了,真的是平行宇宙。沒有當醫生的我會是什麼樣子?就是現在這個樣子!與其他「真」醫師同學相比,以前的我更像是一個會開 order 會做一些 procedure,但實際上在做田野的傢伙。

直到最近,「福氣感」又漸漸冒上來,這是一段獨一無二的體驗,很符合我們常常強調的非同質(Non-fungible)概念,直到離開醫界才稍稍理解賴教授的福氣指的是什麼。

對我而言是多元宇宙。

多元宇宙真是一段自我驗證的詛咒,這四個字一開始只是贊同的理念,現在連工作單位也是這四個字,而且還在公家機關。

以下是一段與學長學弟開的爛笑話:
「你們猜,我後來 apply 什麼科?」
「內科?不」
「外科?不」
「多元宇宙科。」

此前有稍微提過,我很喜歡激進市場(Radical Market)這本書,過去臨床通勤路上看了兩三遍。離開醫院以後,某一天忽然發現出版激進市場的基金會(RedicalxChange)忽然整個組織大改名,改成多元宇宙(Plurality),同時相關意識形態與工具名稱也大更新,諸如多元貨幣(Plural Money)、多元財產(Plural Property)、多元投票(Plural Voting)等。

接著激進市場基金會開始出版大量文章,如「為何我是多元宇宙人」、「多元宇宙:數位協作與民主的科技典範」等等,把激進市場瓦解掉,再重新建構一種全新想像。

多元宇宙是什麼?這太難了,難到俐瑩律師專門開了一場線上座談會討論它,寶成與我弄了一個 10 集 Podcast「難寶堅尼.多元宇宙異聞」試圖從各式各樣的案例特別是藝術領域探索它,又很剛好 Documenta 15 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去中心化的文件展,蛇形藝廊(Serpertine Gallery)也推出了以分散式技術為題的小手冊,這已經不是自我驗證的詛咒了,是世界的趨勢。

《難寶堅尼》第一集我們談激進改變基金會的「多元宇宙人」文章,最後一集談蛇形藝廊的「未來藝術生態系.藝術與分散式技術」。結果在昨天晚上,兩個組織湊在一起討論「多元財產,未來的藝術系統」,等於是把兩個相近的世界線融合在一起,我的雞皮疙瘩真的掉滿地。

多元宇宙的定義其實很簡單,就是把兩個越來越遠的概念湊在一起,「科技」與「民主」。許多科技是反民主的,如人工智慧集體監控;許多民主可能是反科技的,如盧德主義者。但即使如此,還是有許多轉圜合作之地,如適合成為社會技術的公民科技,與善用科技形式的意識形態。我們唯有包容多元的想法並且尋求共識,才有可能真的往下做事。

上面最後一句聽起來像是廢話,但實際做起事來真的有夠困難。比如民主社會大家都知道自己有投票的權利,但不知道自己可以與其他人充分討論,並為自己的決策負責。因此,某些新工具可能成為數位民主的試驗場,比如「分散式自治組織」(DAO),這也是為何多元宇宙的文章反覆提到 Web3 的原因,因為技術可能從本質上反過來影響整個世代的價值觀。不過事實上, DAO 對於民主,並不是什麼神奇子彈(Magic Bullet)。

謝天謝地,Web3 終於大退潮(大家快去玩 AI,熱錢投資 AI 吧),Web3 不是只有割韭菜、嚕羊毛、打圖狗,底層的去中心精神、零信任技術、集體共創的湧現,是非常特別的。特別是其不對稱優勢,可能極度適合現在台灣的國際環境。

這可能也是為何「多元宇宙科」的官方職掌介紹為參與國際分散式自治組織活動吧。此外關於多元宇宙,數位發展部的官方定義為「共同在場,攜碼互通。」細節不用多談,上網到處都有新聞稿。不過我自己的小解讀,前者講人,即民主;後者談技術,即科技。科技與民主之間的合作(COOP),即多元宇宙(Plurality)。不是元宇宙(Metaverse),但可能在 Metaverse 的世界觀中誕生。

總之,最近重回打卡上下班的生活,但這三週的資料消化量已經超越前三個月,這三個月的資料超過前三年,這究竟是為何?可能是因為巧妙地卡在一個結構裡面有效共振吧。前面這段話脫胎自《觀看權力的方式:改變社會的21世紀藝術行動指南 》,此書強調社會美學(social aesthetics)與戰術媒介(tactical media),又是一個讓腦袋爆炸的書,但自外於科技與社會,岔出第三條路——當代藝術。摘錄一小段「問題並不是在於反抗體制,畢竟我們就是體制。問題是我們是怎樣的一種體制,我們體制化的是怎樣的價值,我們犒賞的是怎樣的實踐形式,以及我們渴望的是怎樣的獎賞。…當體制擁抱針對自身的批判,這到底意味著什麼?」

想要改變遊戲,就要加入遊戲!

Web3 這段科技與民主演化的過程,像極了 Web1 興起的時代,昨天簡信昌在參加完「未來藝術生態系」的讀書會後,在自己的臉書重新梳理的部落格時代工具發展的軌跡。當時是網絡行動主義(Internet Activism)發軔的年代,信昌當時與夥伴發起一個組織叫做藝術家獨立協會(Elixir),是台灣早期網路協作的團體。當時有一名成員名為高嘉良,間接混沌誕生了後來的 g0v;另一名成員名為唐宗漢,也就是後來的唐鳳,也是將「多元宇宙」整個帶進台灣與政府的人。

一切連在一起,多元宇宙的任意門縫合了時間。如同科幻小說《時間迴旋》在科技末世中,神秘力量將地球與群星隔離開來,卻又與其他行星相連…。

為了補齊「多元宇宙」的終局想像,最近與各方好友整理了一大票閱讀資料,包含「社會團結經濟」(Social Solidarity Economy)、「全民夥伴關係」(People-First PPP)、「Retroactive Funding」(回溯性公共投資)、「集體智慧專案」(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)…等等。歡迎有興趣的朋友,我們一直有在下班時間開讀書會,一起來荼毒彼此。(詳情請洽俐瑩律師的 Web3 for all 讀書會或雨蒼作為坑主的 da0 learning 讀書會!)

最後,多元宇宙並非誕生在科幻小說世界裡,因為真實比小說更精彩許多,世界各地已經有非常多可歌可泣的案例,驗證科技與民主之間可以手拉手跨越困境,台灣可能有機會成為其中一條大橋。

最後請各位輕輕指教,畢竟敝科可能永遠招不滿,現在只有兩個人。做了一個月,公部門超級無敵大有趣,雖然不知道哪些能寫哪些不能,索性全部不寫,留待一起來逐步體驗未來數位世界的公共性吧!
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